电话:010-60531612  

邮箱:teskey@126.com

真景实物的“单位”图鉴,教孩子“计量”世间万物

2021-08-04   浏览次数:0

  如果没有数值没有计量单位,我们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很难说明白。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我们说计量正式步入了正轨。虽然那时候可能还没有用“计量”这个字眼,但是计算和测量自古以来就一直在执行着,无数计算还是测量,除了数值,还少不了单位。二者合二为一,也就是这本来自日本的《万物的尺度》里想说的“尺度”这一概念。

  且不去深究术语上的区别,也不是细讲概念上的定义。因为那对于孩子来说,就有点太晦涩了。虽然我国的“计量”(度量衡)起源早,但是在这方面给孩子的普及度却不够高,除了上学后学数学时会教“单位”,却鲜少能见到类似这本《万物的尺度:看得见的单位》这样能把抽象的“单位”以这种“能看得见”的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孩子的书。

 

  第一眼看到这内容,就觉得很亲切,因为这是我熟悉的领域,觉得自己对于它是有千言万语可说的。

  在日常生活,虽然我时常将“计量单位”挂在嘴上,可惜孩子们却依然不能很理解,我想是我讲得太枯燥的,不直观,很乏味,所以孩子难以真正地懂它们——“计量单位”。所以,我也得借助这本书来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和给孩子们讲“单位”的方式。

       “计量单位”,它不是独立的存在,只有把它们与实物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孩子更直观地理解。

  《万物的尺度:看得见的单位》这本书做到了。书中介绍的36种单位,每一种书里都以世界中真实存在的物体作为主体,将单位赋予在它们身上,通过它们的尺度展示让孩子看明白每种单位表示什么,每个单位是怎么计量出来的。

  如:米,一米到底有多长,如果光是讲“米原器”,或是米的长度定义——“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运行距离的长度。”,别说孩子,可能很多大人也很难理解“米”的尺度。但是,如果你说“1米约等于身高为100cm(也就是1米)的人双臂伸展后的长度”,那么这些身高大约就在一米左右的孩子伸展开自己的双臂就大概明白了一米到底是多长了。

  这就是实物实景的魅力,用这种形式给孩子普及“单位”最直观。

  认识单位,除了实物,也离不了科学的模型和比值换算。

  不在海上工作的人,对“海里”这个单位也很陌生。虽然我们也经常会听到,比如夏天频发的台风,天气播报的时候,会说:“台风以多少海里每小时的速度……”,到底1海里是多少远?没有概念所以无法想象。

  书里有直接的换算,告诉孩子1海里等于1852米,相对而言,我们对米的尺度会熟悉些,所以有了换算,就容易理解些。  只有换算还远远不够,打破沙锅问到底,书里也不会糊弄人。它以一个地球三维建模,刻画了“1海里”的表述:1海里=纬度1分(1度的1/60)的弧的长度,也就是1852m。

  我喜欢这样的解说,既直观又科学。

  3. 知识拓展,见识、理解“噌噌噌”

  每一种单位的介绍包括单位的种类、符号、定义、由来等,还有与之相关的拓展知识、小知识版块。延展了每一种“单位”的知识信息。

  比如,在介绍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的时候,拓展了升(L)这个单位,而小知识部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容量单位,虽然有的单位现在几乎不用了,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些单位,以后在看古文或是小说、影视剧的时候,就能明白其中说的“合”、“斗”、“斛”这些单位是什么概念,古人常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里的“斗”在不同朝代,计量的换算也是有差别的。

  还有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想必不少人小时候听过,大人们把这个故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我们听,当然也是希望我们能学习刻苦些。《万物的尺度》里介绍光照度的单位时,穿插的小知识便是和这个典故有关的,文中以数据推翻了“囊萤夜读”的真实性,科学的数据自然也是更让人信服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领导信箱 | 广告合作 | 组织机构